属灵的敬拜还是审美式的敬拜? (三个背离圣经的原则之一)
彼得.马斯特斯博士
当代基督教音乐”这种敬拜形式如今已在全球各种不同神学背景的教会中夺得了无数会众的支持,尽管这个过程经历了许多争论,甚至有时激烈到被人称为“敬拜形式之战”。新式敬拜的拥护者所惯用的伎俩是把整个争论淡化成关于时代、风格和品味的问题。
有人指责“传统敬拜者”自私地拒绝去适应文化变迁,甚至称他们为二十一世纪教会里的法利赛人,阻碍神子民伟大的前进脚步,并以无关紧要的事情来分裂教会。尽管如此,很多教会仍然坚持不接受新式敬拜,因为他们相信重要的原则已面临危机。
新式敬拜拥趸的花言巧语存在的漏洞在于他们似乎没有看到,更谈不上去讨论,那些拥有悠久历史、合乎圣经教导的敬拜原则,仿佛圣经中根本没有提到过关于敬拜的事;又好像宗教改革从来也没有改变敬拜形式,也没有教导我们应当如何亲近那又活又真的神;仿佛坚持了几百年的基本原则骤然消失,不复存在了。这些极其宝贵的重要原则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人们不再讨论这些原则呢?那些新式敬拜的拥趸究竟是在存心逃避,还是真的不知道这些原则?当然,看到他们竟然如此轻易地忽视这些原则,令人十分震惊。
六十岁以上的信徒都还记得年轻时教会仍教导这些原则,但今非昔比。现在出现的对敬拜的新定义就算只是在五十年前也绝不会被教会接受。新定义违背了福音派更正教敬拜的核心原则,倒退回中世纪天主教的思路之下。下面几章会指出现代敬拜运动中三个主要的偏离(宗教改革时期恢复的)圣经标准的谬误(第四个谬误在第十三章中讲解)。
只采用少量现代敬拜歌曲和音乐的教会必须要意识到新派赞美诗词曲作者所持的严重神学错误。采用新式敬拜稍多一些的教会陷入了完全错谬的敬拜理论,因而导致他们的会众(也许是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宗教改革前的敬拜观念,及至最终全面地接受现代敬拜模式。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而是一目了然且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应当如何敬拜,并且在神所赐原则的光照下检验新式敬拜。
我们要谈的第一个谬误是提倡审美式敬拜,因为这偏离了主所要求的,必须唯独“用灵和真理”来敬拜的原则(约)。“用灵”指的是敬拜须发自内心发自灵魂。而审美式的敬拜认为应该献上美丽、唯美的,技巧不凡地做出的事物,作为给神的敬拜,其基本观念是,我们除了以发自头脑和内心的属灵思想来敬拜神,还要用我们头脑和双手的创作技巧。
审美式敬拜的施行者认为真正的赞美需要有比齐声合唱更胜一筹的“人为创作”层面。他们假设神是一位“审美家”,坐在天上垂看和欣赏我们献上的技巧。我们要献给祂激动人心的音乐,巧妙的编排,卓越的器乐演奏和优美的歌声来讨祂的喜悦。实行审美式敬拜的人认为敬拜不仅要用有意义的言语,还要用不含语言的献礼。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审美式敬拜的观念与救主耶稣基督所立的原则背道而驰,反而却是中世纪天主教的精髓。罗马天主教会以他们的弥撒曲、偶像、游行队伍、高耸的中殿、彩色玻璃、昂贵鲜艳的袍服、盛大的音乐、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s)及复杂的程序来献上敬拜。他们以为这些戏剧般的表演是一种能蒙神喜悦的敬拜行为。宗教改革时期的属灵伟人们重新归回到圣经的原则中寻找答案,他们一致相信真正的敬拜是理性(并且符合圣经)的话语,这些表达无论是来自言语、思想还是歌声,均能插上信心的翅膀传入神的耳中。英国国教的确还存有少量罗马的“戏剧”,但总的来说那些仪式、庆典、偶像和其同类的代表德行的献礼都已被取消。
我们相信神允许我们以音乐和乐器来伴奏歌唱赞美,但这些形式本身并不能表达敬拜之意。乐器是次要的,它们不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没有灵魂,也不是神所救赎的对象。现代赞美诗作者艾瑞克·鲁雷(Erik Routley)以下的诗句就是偏离圣经标准的(他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
所有的乐器和歌声,
都洪亮、欢快、热情起来,
小号和风琴,吹奏起来,
声音嘹亮,响彻天空云霄。
以下的两句出自一首早期英国天主教赞美诗 [作者弗朗西斯·波特(Francis Pott)]使用了同样的审美式写法:
匠人的艺术,音乐的韵律,同蒙祢喜悦。
最新流行的说法称敬拜是“语言和音乐的庆典”,这违背了神给我们的关键原则,即唯有“以灵和真理”来敬拜神。言语与思想理当是敬拜的主体,而音乐只是辅助工具,并不能用来表达敬拜之意。如果相信音乐本身可以表达敬拜,就落入了审美式敬拜的可悲误区。神的子民当然应该热情地和尽力地唱诗赞美神,但敬拜者的言辞和内心才是神所喜悦的。其他所有不必要的装饰都是在冒犯祂:首先,祂并没有要求这些;其次,这是对神设立的敬拜原则的鲁莽的“改进”;第三,这也很容易让人从属灵敬拜中分心。这种说法奇怪吗?也许现在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在五十年前——或者追溯到宗教改革时期——所有福音派的基督徒都会斩钉截铁地坚持这个观点。
审美式的敬拜现在已经在福音派更正教教会泛滥成灾,许多人已经相信应该借助音乐、乐器,甚至舞蹈、以及其他的身体动作和戏剧表演来敬拜。
某位提倡新式敬拜的知名人士把敬拜定义为“通过接触与影响力来发现神的旨意”。乐器和歌唱表演不仅被认为是表达敬拜的上佳方式,人们还会从中获得某种形式的从神而来的启示。有些新式敬拜的主要构思者和鼓吹者真的会相信这一点。那些部分采用这种敬拜方法的福音派信徒有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潜在着神秘主义的谬误呢?坦白地说,审美式的敬拜是大踏步地往罗马天主教的方向倒退,在真正的耶稣基督的教会中毫无立足之地。这种形式是在质疑并破坏属灵的敬拜,与“新约”对敬拜赞美的教导背道而弛。当我们评估新式敬拜时,我们必须以宗教改革时期(藉着神的怜悯)所恢复的圣经原则为准则。其中最重要的在于敬拜是属灵的,而不是一场优美的表演。宗教改革时期,简洁易懂并忠实于圣经的敬拜形式取代了哗众取宠、神秘奢华的罗马式敬拜。有人一语中的地将其称之为优美辉煌的弥撒被有悟性的灵魂征服。
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新式敬拜的拥趸们似乎也不知道答案。他们只意识到宗教改革改变了教义上的教导,但他们好像不知道为什么敬拜的方式也改变了。新式敬拜者真的认为这只是“时代问题”吗?他们真的把路德、加尔文和更正教的殉道者当做单纯寻求新文化的青年吗?他们真的相信这完全是“品味”的问题吗?真正的事实是改教家们看透了罗马天主教感性的敬拜的本质,拒绝把艺术才能和美感当作有效的敬拜表达方式。(他们也拒绝那些透过刺激耳目,从感官而得来的所谓“属灵的经验”;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谈到这些。)
为何有这么多福音派基督徒接受这种以美感和技巧来敬拜的观念呢?最明显的原因是“教会增长运动”采用了音乐娱乐节目作为吸引教会以外的人的主要方法,故此他们须要证明把这种音乐作为敬拜的一部分是正确的。在美国,甚至比较纯正的神学院和基督教大学也大幅度地扩展其音乐系及增加音乐课程,以适应“敬拜带领者”的需要。甚至在保守派的圈子中,音乐以及复杂的敬拜程序的分量也不可避免地愈渐加重。很多教会已经有了专职的敬拜带领人及负责音乐的同工,如果这些训练有素的弟兄们并不以为所学的专业技巧及创作力能成为有效的敬拜的一部分,那么他们又怎能发挥作用呢?
符合圣经的敬拜中,只有一样献祭是有价值的,那就是神永生的儿子在十字架上所一次献上的祭。除了十字架的赎罪祭之外,人不应以为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作为蒙神悦纳的祭物献上神,也不应以为可以在敬拜中赚取任何功德。我们的思想和言语是赞美、感谢、悔改、祈求、奉献和顺服的表达,而不是“祭物”。这些都要因十字架上的救赎才蒙神悦纳。
推崇新式敬拜的写手竟然把神描绘成对某种“表演”(这是他们的术语)感到满意的观赏者。他们明言神就是敬拜的观众。有些人在他们写的书中,描绘了一个体育场的景象,好似在中间的场地上站着教会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而“神”这个字被四处题写在看台的座椅上。他们似乎对这种情形非常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司布真(C.H.Spurgeon)在他任牧师时,没有允许在都市会幕教堂(Metropolitan Tabernacle)使用管风琴,因为他看到有些大教会走入了过分注重乐器的恢弘及管风琴家演奏技巧的误区。他说这些教堂是在用美妙的音乐而非赞美诗来刺激听众。他担心人们去教会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为了敬拜,而且更严重的是,他看到音乐的技巧和美感本身可能被抬举为一种敬拜的活动以及给神的献祭。现在,虽然都市会幕教堂使用管风琴,但我们很慎重,仅将之作为伴奏乐器,而非敬拜的媒介。这里我们与“讲道王子”司布真关于对敬拜原则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永不会说管风琴“丰富”了敬拜。管风琴可以统一歌声,让会众跟随曲调歌唱,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从角度上讲,它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然而,当代敬拜在目的和形式上,完全都是在追求审美。神是观众,敬拜的人是表演者,而高超的演奏技巧则成了敬拜献祭的一部分。我们重申,很多福音派教会不止回到罗马天主教式的敬拜中,而且在仪式的复杂程度和分贝上已经超过了它。创世初期,亚伯的献祭被神悦纳,因为他的做法符合神的要求:谦卑的、有赎罪意义的献祭。相反,该隐的献祭被拒绝了,因为他的献祭表现着自己的技巧、劳作和才艺,是个“功劳”祭。我们在神的面前以炫耀技能来敬拜神就如同该隐的献祭,而非亚伯的献祭。
有时,开始尝试新式敬拜的基督徒会问:“我们如果不能在敬拜中发挥自己的天赋,我们该怎样使用它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敬拜不是要我们发挥自己的天赋,而是要我们使用心思意念。很多人失落了这一敬拜的真义,忽略了这原则(即:敬拜不是在神面前展示技巧、美感或个人天赋,而是单单藉着主耶稣基督成就的大工和圣灵的力量,与神进行属灵的交通;敬拜不是以审美为目的活动。)顺便提一下,这种想要在敬拜中“展现天赋”的渴望也为优越主义(elitism)敞开了大门,因为不是每人都有音乐的天赋可以展示。这将带来什么后果呢?如果有人的“天赋”是演奏苏格兰风笛,有人的“天赋”是打板球,我们难道要把这些也都安排在敬拜中?
我们再一次提出疑问,福音派基督徒究竟为何会如此戏剧性地转变了他们的看法呢?我们曾采取的一些做法已经进入了审美式敬拜的边界,但却并没有让我们从中受益。我们已经提到,在有些更正教教会中仍残留着宗教改革前的特征——天主教矫揉造作的作风、华丽的服饰及表演的孑遗,这些还保留在英国圣公会里(不包括那些“比较倾向福音派的教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导致真诚的信徒也看不到属灵敬拜明明白白的含义。
多年以来,很多非国教教会也相继采用了违背圣经原则的敬拜方式以取悦于人。唱诗班演唱的优美的和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敬拜中。如果敬拜者注意歌词内容,敬拜中独唱看似对敬拜无甚大害。可是,独唱往往演变成独奏,会众听到的只是“无歌词”的音乐,使他们误以为音乐演奏也是敬拜。这种做法一点一点地蚕食了合乎圣经的敬拜概念,使主的子民渐渐无视这些基本原则。如今,这些基本原则被遗忘了,信徒的判断力已经完全混乱。近来,朴素的敬拜形式受到全面攻击,用天赋来表演却大得推崇。
有人会认为旧约时代的敬拜充满了各样神所指定的活动和技艺,所以今天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敬拜方式。我们怎能否定敬拜中娴熟的音乐演奏与歌唱呢?但事实上,旧约并没有把美感和技艺作为敬拜的直接表达方式。会幕和圣殿的设计,祭司执行的仪式都是将来基督所要成就之事的预表。这些预表的含义是他们所要学习的,而非敬拜方式。赐下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作为可见的证道,而非有功德的行为。它们是神所赐予的示意图,为的是要教导我们恩典之道。当时的人会遵守这些教导并信靠神,但他们个人对神的敬拜赞美应是属灵的,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敬拜永远都是由心而发的。我们再一次呼吁读者认真考虑这一敬拜的中心原则,因为我们怎样敬拜神不仅仅是文化、品味或时代的问题,而是是否遵守神的诫命的问题。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十七世纪伟大的《威斯敏斯特信条》(Westminster Confession)和《浸信会信仰宣言》(Baptist Confession)异曲同工地坚决反对当今的现象:
“唯一蒙悦纳的敬拜真神的方法乃是由神祂自己设立的,为祂所启示的旨意所约束,因此我们不可按照人的想象和设计……去敬拜祂。”
我们不妨以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结束“属灵的敬拜还是审美式的敬拜”这一章。为什么有的教会想要在传统设施的基础上加添新的乐器,改变敬拜方式呢?如果答案是——“好丰富我们的敬拜,展示我们的才艺,”那么就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违背了“以灵和真理” 来敬拜的原则,落入审美式敬拜的老路。